孩子進(jìn)入兩歲之后,隨著自我意識的逐漸增強,開始越來越在乎“自己的”東西。雖然爸爸媽媽反復(fù)灌輸“分享”的意義,但顯然收效甚微。他愛吃的食物、喜歡的玩具,甚至是他坐的椅子,別人都絕不能染指。
最開始我也十分焦慮孩子的這種趨勢,怕他變成小氣鬼,怕影響他與其他人的交往和相處,也曾強迫過他把手里的東西分給別人,可結(jié)果除了換來他拼命反抗和大哭之外沒收到什么效果。靜下來想想,換成自己,如果一個比你高大有力的人強硬地奪走你心愛的東西而不顧及你的感受,又會如何呢?所以,教孩子學(xué)會分享,請慢慢來:
一,試著站在他的立場體會他的感受,放棄不必要的焦慮。
兩歲多的孩子,本身就處在人生的第一個反叛期,獨立意識的覺醒其實是孩子成長的標(biāo)志,作為家長,首先應(yīng)當(dāng)喜悅地接納這一事實。對“占有”的意識增強的同時,他的語言能力又沒有發(fā)展到他可以很清楚地表達(dá)內(nèi)心的感受,所以這個時候強迫他去和別人“分享”多半會遭到大哭和抵抗。
這時家長不要把目光盯在諸如“他怎么變成這樣?”“這么自私長大之后怎么和人相處?”之類的問題上,那樣除了帶給自己焦慮之外于事無補。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你會發(fā)現(xiàn)情況也許沒有你設(shè)想的那么糟糕。重要的是讓孩子覺得你在試圖理解他,這樣才會給以后的疏導(dǎo)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
二,允許差異,不要和別的孩子比較,即使是同齡的。
在許多公眾場合里,見過有的家長呵斥自己的孩子“看人家多大方,你怎么這么小氣呢?快把吃的給小朋友一點?!鄙踔翉娦凶鲋魅シ峙洌⒆幽?,要么一臉茫然的表情,要么大哭大鬧,弄得家長也非常尷尬。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如果超市里有售——漂亮、乖巧、懂事、從不哭鬧、熱愛學(xué)習(xí)等等集優(yōu)點于一身的“孩子”,你真的會買嗎?因為不同,才能凸顯個性的魅力,不是嗎?別人的孩子懂得謙讓,很好啊,但用不著拿別人的優(yōu)點來比照和要求自己的孩子,如果真的要比,為什么不先比比那謙讓孩子背后的家長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呢?何況這里還有一個孩子的自尊心問題呢。
三,給他時間,先“自私”后“分享”。
只有先確認(rèn)“擁有”,才能談到“分享”。“私人擁有”是分享的第一步,也是不可逾越的一步,一個人,如果對他所擁有的東西沒有安全感,是很難真正做到去和別人分享的。
先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自私”心理,讓他知道——爸爸媽媽會尊重你的獨立自主權(quán),要不要和別人分享可以由你自己決定。培養(yǎng)他“我是主人,我可以自己做主”的自豪感和安全感,然后再疏導(dǎo),講道理,向他灌輸“分享是快樂的”,效果會好許多。
比如讓他多做“輪流”和“暫時交換”的游戲,如交換玩具,輪流拍球,(比起把他的好吃的給別人要容易接受得多),到最后玩具還是屬于他的,讓孩子從中既體會到分享的意義,又不影響他安全感的建立。
四,多表揚多鼓勵,夸張些也無妨。
平時多鼓勵,然后發(fā)現(xiàn)一點苗頭,一次小小的進(jìn)步就大力表揚,讓他喜悅地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的行為可以讓媽媽如此快樂。這樣他下次遇到同樣情況時會很容易回想起你上次的反應(yīng),也會逐漸修正自己的行為。